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PLC可編程控制器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下也取得了快速的進步,由于其具有較多的優點,所以在多個行業內得到廣泛的應用,成為各領域控制系統的核心。
下面我簡單對PLC可編程控制器的組成和特點進行分析,并進一步對PLC在工業上的應用進行簡要闡述。
1、PLC的結構及原理
PLC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的通用的工業自動控制裝置,其有效的綜合了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通信技術,所以將PLC作為控制系統的核心,不僅可以有效的減小控制系統的體積,而且其功能和穩定性會更好,成本也會有較大程度的降低。同時,PLC在運行時其工作是采用掃描技術來實現的,即PLC的CPU按照一定的速度來完成輸入采樣、用戶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這一個掃描周期,并不停的進行重復執行。
2、山東PLC編程控制器的組成
2.1 硬件結構
(1)中央處理單元CPU
中央處理器相當于可編程控制器的大腦,其不僅起著運算器和控制器的功能,而且可以對信息進行處理和控制,實現對整機進行協調的作用,所以CPU性能直接關系到PLC技術指標的實現。在實際工作中,PLC的檔次越高,性能就越好,運算速度越快。
(2)存儲器
控制系統的程序、數據和信息等都可以存儲在存儲器內,也稱為內存;對于存入系統軟件的存儲器稱為系統程序存儲器,它是由控制器廠家進行編寫的,對可編程控制器的程序進行控制及完成。
(3)輸入輸出單元
輸入輸出模塊是PLC與現場I/O裝置或其它外部設備之間的連接部件。PLC通過輸入模塊把工業設備或生產過程的各種控制信號讀入主機,通過用戶程序的運算與操作,將結果傳輸到輸出模塊。輸出模塊電路將中央處理單元送出的弱電控制信號轉換成現場需要的強電信號輸出,以驅動電磁閥、接觸器、電機等相應的被控執行機構。
(4)電源
由于中央處理單元、存儲器和輸入輸出模塊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其所需要的電源是直流電源,所以為了使PLC能夠正常的進行工作,則需要利用電源部件將交流電源進行轉變。
(5)編程器
編程器是編制、編輯、調試、監控用戶程序的必備設備。它通過通信接口與CPU聯系,完成人機對話的功能。
(6)外部設備
除編程器外還有上位計算機、圖形監控系統、打印機、條碼判讀器等,這些外部設備可以通過外部設備接口與主機相連,用以完成相應的控制與操作。
2.2 軟件系統
(1)PLC的軟件程
軟件程序分為系統程序和用戶程序。系統程序是PLC工作的基礎,采用匯編語言編寫,在PLC出廠時就已固化于ROM的系統程序存儲器中,不需要用戶干預。
(2)編程語言
PLC是采用軟件編程邏輯代替傳統的硬件布線邏輯,實現控制作用。PLC的編程語言面向被控對象、面向操作者,易于為熟悉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的廣大電氣工程技術人員理解和掌握。
PLC的特點:
可靠性高、適用廣泛、建造、維護方便、體積小、能耗低
公司服務熱線:
公司網址:
公司地址: